5月8日至5月9日,經我校化學與環境學院邀請,中山大學化學學院一行18人在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章明秋和國家優青獲得者吳丁財帶領下抵達我校參加兩個學院之間的交流活動。
5月9日上午,中大化學院一行與海大化環學院部分老師在水生博物館舉行了黨建交流活動。化環學院黨委書記張懿和院長楊磊首先介紹了學院的基本情況及黨建存在的問題。 接著中大化學院高分子與材料科學系黨支部書記張藝和中大化學院院長助理吳丁財分別介紹了化學院的基本情況和黨建的存在的問題。 隨后雙方就新時期下創新性黨建工作和服務型黨建工作的開展進行了詳細交流。 化環學院應化系黨支部書記康信煌和資環系黨支部書記王冼民也就各系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創新性黨建工作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5月9日下午,中大化學學院教師一行在中歌藝術學院小劇場舉行了化學學科論文報告會。報告會由化環學院院長楊磊教授和中大章明秋教授共同主持。副校長劉東超蒞臨會場,對遠道而來的客人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劉東超指出兩校具備深厚的淵源和友誼,并感謝中山大學一直以來對海大的人才輸入,強調在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過程中,海大更需要中大在人才方面的支持。劉東超希望通過本次論文報告會的契機,深入交流,并祝愿本次論文報告會取得圓滿成功。
隨后國家杰青獲得者歐陽鋼鋒教授、中山大學百人黃哲鋼教授、國家青年千人姜久興教授、廣東省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張藝教授和國家青年千人徐亮教授分別做了5場高水平的學術報告。歐陽鋼鋒教授報告的題目是“固相微萃取探針研制與活體檢測”,針對新型活體采樣探針的研制及其在水產品農藥和麻醉劑活體殘余檢測中的應用。黃哲鋼教授報告的題目是“基于π-共軛體系組裝的超疏水性介孔及功能研究”,介紹近年來他們研究團隊利用芳香性兩親超分子組裝,構筑超疏水性介孔的方法和思路,并展示了這些超分子軟介孔材料在吸附、催化、傳輸領域的發展和展望。姜久興教授以“新型分子篩材料與催化應用”為題,介紹了新型分子篩材料和類分子篩材料的合成與表征,以及其催化,吸附,分離等性質。并著重展示了具有新型結構的沸石分子篩材料以及其催化應用。張藝教授以 “聚酰亞胺功能化的結構與性能”為題,圍繞傳統聚酰亞胺的功能化問題,從新型聚酰亞胺功能核/單體以及聚合物的分子結構設計、性能(功能)調控入手,系統性地介紹了其研究工作。揭示了聚酰亞胺分子的空間效應、聚集態結構及主鏈電荷轉移效應對其介電性能和光電特性等的影響規律及調控機制。徐亮教授圍繞“修飾DNA的結構改變及其轉錄響應”,著重闡釋了N6-mA,Base J以及DNA的烷基化損傷對核酸結構的影響及其對RNA聚合酶II的轉錄響應行為。我校參會教師及學生積極提問,五位教授針對在座師生的熱烈提問,都作了詳細解答,取得了很好的互動效果。本次報告會極大地提升了我校教師和學生的研究視野和思路,活躍了學術氛圍。
學術報告會后,化環學院部分老師還和中大化學學院一行就湛江產業發展與化學學科建設進行了座談。根據湛江市產業發展規劃,石化產業被定位為湛江未來三大產業發展航母之一,目前東海島正在建設世界級石化園區,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將于2020年全面投產。2018年4月14日至23日,為推進東海島世界級石化園區的建設,市委副書記、市長姜建軍率團并陪同省領導訪問世界著名化工企業德國巴斯夫集團總部探討合作事宜。在此大背景下,中大部分教授建議我校化學與環境學院應緊抓湛江市石化產業大發展的契機,發揮高校的人才培養優勢,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技術和人才保障。他們還建議應及早進行學科和專業發展布局,急湛江市石油煉化人才短缺之所急,掙得先機,爭取地方政策性支持,具體做法上,可以考慮與中山大學化學學院聯合,利用中大在石油化工研究方面的優勢和學院的地域優勢,籌建兩校石油煉化聯合機構,在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方面深度合作,針對性開展科學研究及訂單式人才培養,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
此次交流會雖然時間很短,但成果顯著。本次交流會還得到了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湛江申翰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的贊助。

(新聞主編:陳淦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