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第七屆中國公益節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國內公益慈善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盛事,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發起的珊瑚保護公益項目憑借在海洋保護領域的突出貢獻和社會影響力,榮獲2017年度綠色典范獎,公益節環保類唯一一個金獎。
我校深圳研究院珊瑚保育中心主任、廣電公益基金·珊瑚公益基金管委會主任廖寶林受邀出席本屆中國公益節。他表示,珊瑚保護項目自2007年起已經堅持做了11年,從剛開始的“默默無聞”到現在的“引人注目”,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科研人員的艱苦付出和近萬名志愿者的不懈努力。
由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統籌、海大深研院承辦的2017年廣東珊瑚礁普查活動不久前閉幕。據悉,2007年,廣東省從香港引入由潛水員志愿者和科學家共同參與的全球性最大的珊瑚礁監測計劃——珊瑚礁普查。經過11年的發展,目前活動已組建了一支擁有20多名科學家、1000多名專業潛水志愿者和5000多名活動志愿者的普查隊伍,通過普查累計了大量關于珊瑚礁的一手數據資料,用于政府決策和科研,也喚起公眾對珊瑚礁保育工作的關注和參與。
去年3月,海大深研院與深圳市廣電公益基金會、鹽田區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和社會愛心人士共同發起廣電公益基金會·珊瑚公益基金,搭建全民可參與的公益平臺,并結合電視、廣播和新媒體等宣傳方式大力推廣珊瑚保護、珊瑚繁育和珊瑚種植等公益項目,獲得廣泛贊譽。
2017年,海大深研院建立了全國第一個以珊瑚為主要救護對象的國家海洋珍稀瀕危物種救護基地和廣東省水生野生動物救護基地,并成功人工繁育出珊瑚幼體。據統計,去年海大深研院共救助3只海龜、3頭江豚和一頭抹香鯨,在深圳東部海域種植了5000株珊瑚......一系列的海洋環保舉措得到社會各界和全國媒體的極大關注。
2018年,海大深研院及其珊瑚保育團隊將繼續在海洋公益和珊瑚保育領域發力,積極推動珊瑚公益事業發展、落實公益行動,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吸納更多的市民、社會機構、政府組織參與進來,積極傳播公益正能量。
據悉,中國公益節設立于2011年,是首個由大眾媒體聯袂發起的以“公益”命名的節日,旨在弘揚公益精神,倡導公益行為,搭建多方深度對話、合作溝通的平臺,每屆公益節都吸引了公益界、商界、政界、學界、傳媒以及文化藝術等領域眾多重量級嘉賓的參與,數百家媒體積極報道。


廖寶林(右二)接受頒獎
(新聞主編:翁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