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信息學院在霞山校區圖書館報告廳召開學科專業建設研討會,學院黨政領導、各專業首席教師、副教授以上教師、博士、在讀博士、新入職教師等共6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
院長謝仕義首先作研討會動員,他通報了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獲批的好消息,勉勵大家要不斷提高對自身的要求,與學院共同成長。他分析了學院現有本科專業8個,但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方案等沒有體現專業特色,科研團隊松散、不健全,學科方向模糊、沒有焦點,不利于專業和學科發展的現狀。他說明了本次研討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學科及專業建設,凝聚科研力量,凝練科研方向,構建教學及科研團隊,研討各專業如何去體現海洋特色或其它特色等。
各專業首席教師彭小紅、張健、劉雙印、李一峰、徐今強、王驥、梁炳東等分別發言,他們從各自負責的專業如何建設、如何體現信息科學與海洋需求融合、如何與地方經濟發展結合、如何與北斗衛星通信結合、如何與海洋遙感技術結合等方面作了研討。學院副院長付東洋、吳衛祖也分別發言,他們強調了會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大家在后面的討論中如何使各專業進一步結合海洋特色發展。
學院剛剛引進的黃妙芬教授也在會上談了自己對信息科學與海洋科學融合的設想。她提出依托海洋遙感與信息技術技術實驗室,整合學院技術力量,填補近海平臺空白研究,通過現場傳感器研發、布放、傳感器聯網,遙感圖像處理與信息處理,信息發布平臺建設(網絡、手機、具備預警功能)等,以湛江養殖區為切入點進行應用示范,逐漸推向全省和全國。依托學校深圳研究院和相關合作企業,以深圳為研究區域,將陸源污染物監測作為熱點,通過在線監測系統建設、遙感監測系統建設、污染源圖譜測定與分析,以流域和海域為單位,確定深圳地區污染源排放的類型與位置;建立數據庫,用于追溯污染源源頭;為相關政府部門、涉海部門提供信息簡報。
研討分第二階段分兩組進行研討,大家在結合各自學科專業方向發表自己的見解,氣氛熱烈融洽。
謝仕義對會議進行了總結。他對兩個研討組匯總意見進行分析后,提出了總體的學科專業發展的方向和發展思路,要求各專業要在研討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方向,組建1-2個教學科研團隊。他說,從現在開始,學院進入學科專業建設階段,大家要轉變方向,創新思維,努力提高教學科研水平,為學院的進一步發展共同努力。
(新聞主編:陳淦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