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至17日,博物館、中國海洋學會以及水產學院,在湛江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同開展了海洋科普實踐活動-----海洋有毒生物資源調查。海洋科普志愿者、義務講解員以及水產專業學生約8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活動內容包括調查前培訓、工具準備、現場采集標本、實驗室分類鑒定、生物量測定等環節。同學們在活動中采集了大量海洋有毒生物,如赤潮生物甲藻、刺毒魚類、海參、海星、海綿動物、海葵等。通過采集辨認過程以及老師現場講解指導,同學們學習到海洋有毒生物的辨認、生活環境及生活習性以及它們的毒性、毒源、中毒癥狀、防治措施、開發利用價值等知識。同時,通過此次活動,同學們也學習到海洋生物資源調查的具體實施步驟、海洋生物的分類鑒定以及生物量測定等相關專業資源調查知識。經過親身實踐,同學們認識到,作為一名海洋科普志愿者,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是做好海洋科普宣傳的根基。
海洋科普實踐系列活動是博物館的一項特色科普活動,于2008年啟動,至今已累計開展活動20余次,培訓大學生科普志愿者800多人次,活動主要內容有沿海海洋生物多樣性調查,沿海珍珠養殖、加工及鑒賞,海釣大賽等,該活動在海洋科普宣傳的同時,有利于提高海洋科普志愿者的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



(新聞主編:翁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