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黨代會以來,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校團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構建了以“海之魂”引領計劃、“海之本”強基計劃、“海之帆”起航計劃、“海之韻”博雅計劃、“海之翼”展翅計劃為基本架構的“1+4”第二課堂育人體系,在思想引領、團學組織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育人工作成果豐碩。
一、實施“海之魂”引領計劃,突出核心主業,著力深化思想引領工作
用先進思想武裝團員學生。成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團,全校各級團組織開展學習累計960場次,38231人次參與。開展“四進四信”主題活動2269場次,48757人次參與。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扎實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活動800場次,119679人次參與。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1562場次,29285人次參與。以建黨、建團、紅軍長征勝利等周年慶為契機,開展活動1457場次,26601人次參與。工程學院工管1121團支部、經濟管理學院國貿1131團支部榮獲全國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范團支部”稱號。學校國旗護衛隊獲廣東省國旗隊交流展示一等獎,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國旗護衛隊。
建立了校、院兩級青馬工程培養體系,全校17個二級學院單獨或聯合開展了院級青馬工程,培養校、院兩級“青馬”骨干學員4369名。
加強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引領。構建微信、微博、網站、APP應用等學校共青團新媒體矩陣。“廣東海洋大學團委”官方微信公眾號獲評2016年度全國高校公眾號“南部明星”,校團委媒體發展中心獲評2016年度“全國高校最受歡迎百強媒體”。
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加強對“兩微一端”的管理,嚴格落實信息發布制度;及時修訂學生組織的工作制度,規范社團管理;加強對講座論壇報告會的管理,落實《廣東海洋大學學術活動管理規定》;加強對校外贊助資金的管理,杜絕校外組織通過贊助資金進入校園進行違法活動。
二、實施“海之本”強基計劃,推進共青團改革,著力夯實學校團學組織建設
實施團員意識提升行動。嚴格落實“三會兩制一課”制度,推薦9550名優秀團員成為入黨積極分子,累計組織49358名新生團員進行了團章考試。
實施團干部能力素質提升行動。選派40人次分別參加全國、全省高水平培訓交流。專、兼職團干部主持或參與課題33項,其中1項被團中央學校部批準為2017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重大課題。
實施團支部活力提升行動。制定實施《廣東海洋大學共青團基層組織活力提升工作指南》,推進“智慧團建”建設。在廣東省高校“活力在基層”主題團日競賽活動中共有22個項目入選重點支持項目。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教1152團支部獲得2016年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稱號。
實施團學組織基礎夯實行動。實施《廣東海洋大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修訂《廣東海洋大學學生社團管理暫行辦法》。校學生會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學生會”,1位校學生會主席當選2017-2018學年省學聯執行主席,4個社團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學生社團”。
構建新時期學生幫扶體系。為貧困學生免費發放軍服9350余套,學生認領失物7420余件,募集愛心基金88442.85元。為困難學生聯系家教崗位2180個,金額達752984元。
三、實施“海之帆”起航計劃,突出時代主題,全面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
在“挑戰杯”系列競賽中獲全國獎2項、省級獎110項,在學術科技類競賽中獲省部級以上獎項1862項。全校54個項目獲得廣東省“攀登計劃”專項資金資助115萬元,9名學生被錄取為廣東省“青創100”學員。學生發表科技創新論文87篇,獲批專利28項、著作權2項。
四、實施“海之翼”展翅計劃,突出學生需求,切實服務青年學生成長成才
深化“展翅計劃”——廣東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行動,全校累計17796人注冊,開發單位97個,提供崗位1179個。
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組建了1140支實踐團隊,109311人次參加了暑期實踐活動。我校多次被表彰為全國和廣東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鏡頭中的三下鄉”活動優秀單位、全國大學生“一帶一路”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優秀組織單位”、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 “三下鄉”新媒體公益傳播力展示活動“優秀組織獎”和廣東展翅計劃“首席實習生”評選活動“優秀組織獎”。
深化志愿服務活動。全校29173人注冊成為志愿者,12003人申辦志愿者證,30名優秀畢業生到西部(山區)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先后參加了中國海博會、廣東省第十四屆運動會等大型活動(賽事)志愿服務。被評為廣東省第五屆廣東志愿服務銅獎(集體)、廣東省第十四屆運動會、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志愿者工作突出貢獻單位。
五、實施“海之韻”博雅計劃,突出海洋特色,完善海洋文化育人體系建設
打造校園文化活動品牌。進一步豐富海洋科技學術節、海洋文體藝術節等校級文化活動品牌內涵,鼓勵各學院結合自身特色打造文化活動品牌,“一院一品牌”校園文化育人格局已經形成。
廣泛開展“三走”活動。累計舉辦體育競技和群眾性體育賽事1150余場次,208500余人次參與,學生在文化體育類比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983項。
(新聞主編:梁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