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黨代會以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終堅持貫徹和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堅決落實中央、省委和學校黨委的決策部署,堅持以生為本、立德樹人,著力提升管理服務水平,著力加強隊伍建設和學風建設,努力推進學生工作科學化,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工作水平
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加大對專職輔導員引進力度,現有本科專職輔導員145人,師生比1:215,趨近教育部1:200配備的比例要求。加強校內外培訓與交流,共舉辦120場次、約6050人次的校內培訓與交流;選拔優秀輔導員參加省高校思政教育骨干班培訓48場次318人次,選派17人次參加全國輔導員骨干培訓班,選派29人次參加省和全國心理類培訓13場次;選派9名輔導員到北大、北師大、西安交大等名校進行交流。依托職業能力大賽平臺助力輔導員業務能力提升,1名輔導員獲省賽一等獎。專職輔導員業務理論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共發表學生工作相關學術論文405篇,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44項,出版專著1部;建立校級名輔導員工作室2個,1人入選廣東高校骨干輔導員工作室培育對象名單,1名輔導員獲得2017年度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最具科學精神獎,1個項目榮獲2016年廣東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一等獎。
二、創新方式方法,夯實工作基礎
開辟易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我校易班實名注冊率超90%、入駐師生達36000多人,網絡思政粘度明顯提升,共建指數和活躍度長期居于全省前列。易班發展中心榮獲2018年度全省“十佳易班發展中心”稱號、1人獲“十佳易班指導老師”稱號、1人獲“十佳易班輔導員”稱號。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加強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優化學生工作體制機制,深入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和處理傾向性、苗頭性問題。不斷提高學工人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感,結合實際把任務落到實處,抓出成效。堅持開展軍學共建活動,促進軍民融合。各學院與共建部隊開展共建活動433場次,參與師生和官兵約84000人次。組織無償獻血奉獻愛心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校先后獲得2013-2014年度和2016-2017年度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單位。
三、抓好學風建設,轉變育人機制
通過評選和表彰優秀學生,引導積極、樂學、向上的校風學風。表彰國家獎學金獲得者493名、國家勵志獎學金9540名、優秀學生獎學金57870名、雙百創新實驗工程獎學金678名;表彰優秀畢業生2586名、先進班集體506個、先進學生個人23377名,并將先進獲獎事跡展出,以榜樣引領學風。以推動學生考研為抓手加強學風建設。2018屆本科生報名參加境內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學生有1378人,占畢業生總數的16.44%,較上一年的924人提高了49.13%。2018屆本科生錄取研究生的總人數是451人,較2017屆增加了129人。提高學生工作信息化手段,2017級和2018級新生采用電子迎新報到方式,大大簡化了報到流程。學生事務工作數字化平臺一期模塊開始啟用。
四、推進資助育人,完善育人體系
做好各項獎助學金評定和發放工作。共評出國家獎學金獲得者493名、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得者9540名,國家助學金44059名,發放獎勵和資助金額共14030萬元;獲學校優秀學生獎學金57870人次,發放獎勵金額共3045萬元;獲社會類獎助學金1387人次,發放獎勵和資助金額229萬元。2018年評選出145位同學獲廣東省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資助金額共計86萬元。做好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等工作。簽訂28111份國家助學貸款合同,貸款總金額16734萬元。有6560名新生通過“綠色通道”入學。有435人獲得應征入伍學費補償和貸款代償,補償資金604萬元。拓寬勤工助學渠道、增加勤工助學崗位。每年設置勤工助學崗位900余個,資助金額達1950萬元。2014年度獲得廣東省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工作考核優秀、2016年度廣東省學生資助工作績效考評優秀、2017年獲“廣東省首屆百佳學生資助工作單位典型”稱號。
五、加強關心關愛,提升育人成效
做好需關注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每年對摸底排查出的家庭困難、心理異常、學習后進、上網成癮、校外住宿、家庭特殊情況、少數民族、信仰宗教、思想激進等學生對象建立專門檔案,安排專人負責并及時做好跟蹤和記錄工作,切實對他們進行幫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斷加強。 組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宣傳、日常咨詢等活動,關注學工人員心理健康,不斷提高其從業能力。學校榮獲“2016-2017年度廣東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先進集體”稱號,于2017年11月成功入選全國高校心理委員工作理事單位。
(新聞主編:張艷梅)